甘露无声润学林——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综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1-16浏览次数:9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组织实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助计划,当年受理申报453项,入选70项。资料照片

  2011年岁末。北京。一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结项鉴定材料寄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该成果突破了既往做法,将以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作用碎片化的‘机械分析’,变成融化在古代、现代诗歌发展演化的动态过程中,以形式、形态、艺术品格、审美趣向等特征具体展示出来,使成果在学理模式上形成全面突破,为中国文学研究创立了一个新的学理范式。”

  这是中国社科院张国星研究员对11卷本《中国诗歌通史》的深情评价。这项由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中国诗歌通史”,结项时获得优秀等级。

  《中国诗歌通史》是一个缩影,它折射出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的亮丽风景。

  开局之年项目研究硕果累累

  2011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厅。中宣部自主举办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在这里举行。

  此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发布会上,中宣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王晓晖郑重宣布,凝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广大专家学者智慧和心血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施行。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社科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2011年是《规划》施行的第一年,乘着开局之年的和煦东风,一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在加强项目评审、推动学术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推进学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诸多贡献,产生了良好反响,为实现“坚持正确导向,突出国家水准,提高管理水平,服务专家学者”的总要求不断破浪前行。特别是在这一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各类项目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这些成果政治导向正确,主攻方向鲜明,研究质量上乘,学术分量厚重,创新价值突出,充分展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和国家水准,得到学界和有关部门一致肯定。

  重大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层次最高、影响最大、分量最重的一类项目。据统计,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成结项44项,其中因成果质量优异而免于鉴定方式结项的26项,占全部结项成果的59%;以组织专家通讯鉴定方式结项的有18项。这批重大项目共取得了54项最终研究成果(包括专著36部、研究报告17份、论文集1部)和1024项阶段性研究成果(包括专著82部、研究报告123份、论文819篇)。在这批研究成果中,有47项被编发《成果要报》,有73项得到中央领导、省部级领导批示,有41项得到省部级以上奖励。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主体,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23个学科共有1370个通过结项,平均结项率为78.6%。最终成果达1433项(包括专著853部、研究报告474份、论文集98册、工具书2部和软件6套);阶段性成果13514项(包括专著308部、研究报告269份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2937篇),平均每个项目发表论文9篇。其中,有214项最终成果得到同行专家高度评价,获得优秀等级,成为社科研究成果中的精品,占所有结项成果的15.62%;417篇学术论文获得省部级社科类优秀成果奖。

  此外,2011年还有124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通过结项,这批成果研究扎实,质量上乘,得到专家学者一致好评。

  为了打造学术精品、出版精品和传世精品,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组织实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助计划,当年受理申报453项,入选70项。2011年5月,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陈奎元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亲自为首批文库入选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极大地激发了社科界广大专家学者的荣誉感。这些成果集中体现了相关领域研究前沿水平,充分展示了国家学术水准,并得到国外出版社的认可。如2011年世界知名出版社美国麦格劳希尔出版社了解到首批《成果文库》出版的消息后,拟购买其中10部著作的版权。

  “‘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繁花似锦的一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如是说。

  为加强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的宣传推介,继《光明日报》后,2011年9月,全国社科规划办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开设“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在《人民论坛》杂志开设专栏,截至目前,已刊发140多篇学术文章和研究成果。此外,全国社科规划办还全新改版了工作网站,大大丰富了内容,受到专家学者欢迎。编辑出版了《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汇编(2010年)》,介绍75项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简介汇编》(第7辑),推介147项基础理论优秀成果。

成果转化服务大局成效明显

  每周,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办公桌上,都会放上几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

  这份版式十分朴素、每期七八页的薄薄的刊物,常常得到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亲笔批示。

  《成果要报》是全国社科规划办为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转化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而创办的一个内部刊物。创办10多年来,以其对重大现实问题深刻的学理分析、鲜明的针对性和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关注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

  2011年,《成果要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增强策划性、时效性和前瞻性,尤其注重针对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刊发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并提出积极的政策咨询建议,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1年《成果要报》共编发102期,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以及有关部门批示110次,有关部门调阅或采纳成果85次。

  2011年第98期《成果要报》刊发了华东师范大学余南平教授撰写的《关于我国住房政策取向的几个基本问题》,该文针对当前保障房建设和住房限购政策引发的争论,提出“保障房具有公共必需品的特性,建设保障房是国家的基本责任,限购政策本质上是限制住房私人产权滥用,而且住房市场过度繁荣导致资源错配,损害国家长期竞争力。因此,对住房市场进行规制,不仅具有合理性,也是维护国家长期繁荣的必然选择。”国务院有关领导对该期《要报》作出重要批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专门来电调阅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刘元春教授撰写的关于高度关注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成果要报》刊发后,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指示调阅成果,对相关政策制定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成果要报》部分建议有的被有关部门直接采纳,有的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如关于大学生征募的两条建议被写入新修订的《兵役法》,关于我国石油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采纳,关于我国基层乡村债务风险的应对建议,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抓好落实等。

  《成果要报》的编辑出版,充分体现了国家社科基金多年来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高度重视并大力促进成果应用转化,为党和政府决策发挥了重要参谋和咨询作用的宗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得到良好转化应用,充分展示了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刘少杰表示,坚守“研以致用”的理念,是科研工作者应当紧紧秉持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学术活动的根本价值和终极意义所在。
重点学术期刊成果采用率高

  《中国社会科学》,学界公认代表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水准的权威学术期刊。

  在对该刊2011年所刊发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统计时,人们发现:以发文篇数统计,在2011年共刊载的98篇论文中,有77篇论文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占总篇数的79%;以署名作者统计,所发论文第一作者中四分之三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除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因刚刚设立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之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年度项目、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委托项目及《成果文库》等均有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资助论文作者大多数得到两次以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

  “统计表明,过去的一年里,国家社科基金在推动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长期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多次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鉴定专家的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谷源洋先生一语破的。

  不只是《中国社会科学》。

  根据国内最大的学术期刊资源总库“中国知网”的统计,近10年来明确标注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的各类期刊学术论文共有88945篇,其中,2011年前10个月为16916篇,预计全年为2万篇左右。其中,有817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摘引用。以本学科领域最权威的期刊为例,《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2010年-2011年度分别刊登国家社科基金论文73篇、60篇和73篇。从论文作者受资助情况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和论文总数呈正相关关系,每年增幅为25-30%,在国内各类基金中名列前茅。

  言及上述喜人形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资深教授万俊人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之所以成为各种学术刊物的“珍馐美馔”,广受欢迎,乃在于受到资助的项目拥有两个独特优势:一是项目负责人学养深厚,能够撰著质量上乘的学术研究成果;二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常选题准确,能够把握学术研究前沿。如此,产出的学术成果深受欢迎便在情理之中。

  成果鉴定结项严把质量关

  如果将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的成果比喻为一幅隽永瑰丽的画卷,那卷上的每一笔都凝聚着专家学者呕心沥血的努力。

  以《敦煌大字典》获得优秀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征,为确保其学术成果经得起历史的淘沥,在从事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恪守着“字字有来历”的信条,对收录的敦煌文献字形进行了逐一考证,使每个字形都有一至多个例证支撑。不仅如此,黄教授还一边费尽周折研究了国内甘肃、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所藏敦煌文献,一边不畏艰苦远涉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查阅其所藏文献资料。

  正是学者们仰之为高、钻之弥深的精神,确保了学术成果的高质量产出。

  而对于达不到相应学术水准,或在研究中存在敷衍塞责甚至弄虚作假现象的成果,全国社科规划办严格把关,毫不留情,将其坚决挡在“门外”。据了解,在今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请结项的1743项成果中,有373项未达到结项要求。除极个别成果存在政治观点问题外,绝大多数未结项成果是由于学术质量不过硬:或文不符题,或行文粗糙,或理论分析不深透,或研究方法不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正是通过鉴定结项环节对成果进行严格筛查,对不合格的研究成果要求必须‘返工’,质量低劣且没有修改基础的予以撤项或终止。”全国社科规划办有关负责人严肃地向记者表示:“唯有如此,方能促进学风建设,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既达到数量上的繁荣,又能在质量上不断提高。”

  春风化作甘雨露,细细无声润学林。回顾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好比一条清澈明净的河流,静静流淌,滋润着两岸葱郁的学术之林,结出无数坚实甜美的心血之果。

  (本报记者 肖国忠 本报实习生 章 旭)
 

 

点击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