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琳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社科期刊的学术性常常被忽视乃至被抹煞,其中有社会原因,也有认识上的糊涂,许多社科期刊的编辑人员也浑然不觉,竟将单位领导的工作报告、部门的工作总结、非学术性的宣传资料、道听途说的逸闻趣事乃至阴阳八卦等,也作为学术文章登载在自己编辑的学术期刊上。 针对这种乱象,应当重申并强调社科期刊是学术性期刊,它所发表的研究成果是以论文为主体的学术性文章,学术性是社科期刊的本质特征。 学术是由“学”和“术”构成的。“学”指的是学问、学理、理论,指学说、是务虚层面的东西;,“术”指的是谋略、对策、办法、措施、手段,是务实层面的东西。古人重学轻术、尊学贬术:登大雅之堂的,尊为“学”, 如儒学;难登大雅之堂的,贬为“术”,如术士。这是一种偏见。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学与术的关系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理论与应用的关系、机理与机制的关系。学术的内容是学问,但学问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学术——正如知识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学问。学问作为一种知识性的创造,可以是零散的、个性化的、粗放的;而学术作为创造性的知识,其形态则是系统的、规范的、精致的。所以,学问交流难,因为不标准;学术交流易,因为很规范。其实,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既重学也重术,常借科举考试问计于天下儒生。今天,我国社科期刊同样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发展理论,二是贡献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