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的故事——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关于学习吴海京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9-25浏览次数:38

 

各市、县(市、区)、高校社科联,省级学会,民研机构,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诸暨市政法委青年干部吴海京同志,凭着对中国历史的挚爱,利用业余时间,潜心著书十年,写就了一部4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续纪》,记述了自宋建隆元年到清宣统三年的近千年历史,实现了与《资治通鉴》的无缝对接,使我国自战国至清末二千余年的历史得以贯通。
吴海京同志作为一位平凡的业余作者,却完成了震惊世人的成果,造就了令人敬佩的不平凡事迹。吴海京同志的先进事迹,引起了全国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等有关领导充分肯定了吴海京同志的先进事迹,要求学习他坚持理想、淡泊名利、勇于担当、持之以恒,甘坐冷板凳、潜心做学问的精神。
吴海京同志是基层社科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最美浙江现象在社科界的生动体现,是“最美的社科人”。学习吴海京同志先进事迹,弘扬他的治学精神,对于在我省社科界倡导严谨务实、科学严密、心无旁骛、潜心研究的优良学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根据省委宣传部的意见,省社科联党组研究决定,号召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向吴海京同志学习。
1、学习弘扬吴海京同志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精神。吴海京同志从事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10年,始终默默无闻,敬业实干,忠于职守,先后协助上级协调各类案件200余起,处理重点疑难信访案件100余起,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和先进信访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我们要学习吴海京同志这种牢记使命、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献身于社科事业。
2、学习弘扬吴海京同志潜心著书、甘于寂寞的精神。吴海京同志作为业余社科爱好者,凭着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挚爱深情,十几年来,他阅读了《资治通鉴》10余遍,广泛搜集材料,潜心研究,在浩瀚的历史书籍中披沙拣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存清去浊,甘于寂寞,安于著书,终有所成。我们要像吴海京同志一样永远挚爱自己的专业和从事的事业,力戒浮躁心态,甘坐冷板凳,踏实工作,埋头苦干,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工作业绩。
3、学习弘扬吴海京同志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精神。吴海京同志十多年来牺牲休息时间,放弃业余活动,远离应酬和娱乐,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阅史著书上。他不为名不为利,不为获取奖项,不为评定职称,不考虑得失回报,只是为了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秀文化。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不问世间名利事,安于清贫做学问的精神,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沉下心来,安下神来,潜心于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努力创作出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4、学习弘扬吴海京同志志存高远、执于坚守的精神。吴海京同志作为基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凭着对历史的执着热爱,十年如一日,志存高远、执着坚守,坚持既定目标不放松,最终完成《资治通鉴续纪》这一鸿篇大作。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毅力和志存高远、执于坚守的宝贵精神,立足本职岗位,通过自己长期艰苦努力、辛勤劳动,收获丰硕成果,创作蔚蔚大业。
5、学习弘扬吴海京同志效法先贤、勇于担当的精神。吴海京同志以一己之力撰写《资治通鉴续纪》,充分展示了一个年轻知识分子勇于担当、“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他在该书的《自序》中写到,“敢攀先贤”,“仿其遗意”,取其“鉴于往常,资于治道”,续作《资治通鉴》,旨在“使后人能一览诸史,融合古今,传我泱泱文明,袭我蔚蔚华风”,以“无愧于先人,无愧于后世”。我们要学习他这种负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精神,牢固树立社科工作者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自觉承担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
全省社科界和各级社科组织,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学习好、宣传好、弘扬好吴海京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努力传播“好声音”,汇聚“正能量”,不断推动我省社科界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大力提升我省社科事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聪明才智,作出更大贡献。
 
附:吴海京同志先进事迹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3年9月21日
 
 
 
 
 
 
附:
吴海京同志先进事迹
吴海京,男,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10月出生,浙江诸暨人,绍兴市首届社科新人。2000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现任诸暨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科科长。
从2003年开始,吴海京同志利用业余时间,潜心著书,写就一部4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续纪》,记录从宋建隆元年至清宣统三年的相关历史,共历952年,实现了与《资治通鉴》无缝对接,使我国自战国至清末二千余年的历史得以贯通。
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全国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7月28日头版头条以《著书的故事》进行了报道,7月31日又以《板凳一坐十年冷,奇书续纪万人惊》做了后续报道,引起强烈的反响。前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李兆良在博客中写道:“一位年轻人用业余时间,十年间完成了《资治通鉴续纪》。他不是专业历史学家,他之所以能做一般历史学家不能做的,是因为他不应酬,不为找研究基金而伤脑筋,不受学术评职称的压力,更不知道‘市场’为何物,不考虑他的书是否能出版。世界上不乏千里马,只缺伯乐。中国需要有这样锲而不舍的年轻人,也更需要能赏识这种精神的伯乐。”
吴海京同志潜心创作,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为往圣继绝学”的勇气,把工作、生活、创作紧密结合,融个人才能和爱好于国家的前途命运之中,实现了一个普通社科人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一位普通社科人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伟大胸怀和理想追求。
一、爱岗敬业、努力工作
吴海京同志具有强烈的岗位意识和工作绩效,十年来,独自承担执法监督科的工作任务。对于本职工作,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田”精耕细作,从没有丝毫的松懈。他不仅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而且还勤勉好学,分别于2001年、2004年通过律师资格、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并于2008年取得浙江大学法律硕士学位。
工作中,他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自己精通法律业务的特长和处理应对重大疑难案件、突发性问题的能力,积极协助单位领导做好案件协调、涉法涉诉信访处理、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及加强执法监督。近年来,先后协助上级协调各类案件200余起,处理重点疑难信访案件100余起,参与了钟铁培信访案件、安华球山8.11打斗事件、新疆玉石案件等一系列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社会反响良好。同时,还积极推行司法救助,完成救助案件300余起,发放司法救助金500万余元,解决了一大批诉讼当事人的实际生活困难,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
诸暨市政法委的领导这样评价:“吴海京同志安于本职工作,在一个科室一干就是十年,以扎实的作风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大家的认可。”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吴海京同志多次被评为诸暨市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信访先进工作者,并被市政府、市人民法院和市司法局聘为执法执纪监督员,被绍兴市人民检察院聘为人民监督员。
二、乐观向上、朴实无华
在诸暨市政法委领导和同志们的眼里,吴海京同志平时是一个以工作学习为主,读史、学史、史研为兴趣,生活阳光洒脱、为人实在的年轻人。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他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业务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领导和同志的充分肯定。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尊重领导、助人为乐、团结同志,为人正直大度,敢于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积极与单位同事和各政法部门的同志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他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简朴、做人本份、作风正派、廉洁自律,上孝顺父母,下关爱子女,与兄弟团结和谐,身上没有沾染任何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更与那些恶风邪气绝缘,社会反响良好。
三、勇于担当、持之以恒
吴海京同志是一个追梦人,从小就对文学、历史非常爱好,他在《资治通鉴续纪》的自序中写道,“余幼嗜史,读温公(司马光)通鉴十余遍不厌”,在上小学时就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初中时就读《史记》、《左传》和《战国策》;高中开始阅读《资治通鉴》10余遍。2003年参加全省公开招考公务员,录用到诸暨市政法委工作后,凭着对传统文化的满腔热爱,萌发了写《资治通鉴续纪》的梦想。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数十次到省、市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了解有关情况,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为撰写《资治通鉴续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年间,他几乎牺牲了全部的休息时间,放弃业余生活,远离应酬和娱乐,每天晚上在他四平方米的书房中,一杯清茶、一盏明灯、一台电脑、一屋书籍,以正史为基本参照,以各类实录、通鉴、本末为辅料,认真剪裁编纂,不断修改增删,不断校阅完善,按照《资治通鉴》的体例和笔法,七易其稿,用时十年完成了《资治通鉴续纪》这部巨著。《资治通鉴续纪》共三百三十八卷,其中宋纪一百十七卷、元纪三十六卷、明纪八十五卷、清纪一百卷,字数四百三十万。
吴海京同志既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学家,更没有受过系统的文言文教育,在面对与《资治通鉴》相当工程量的创作过程中,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劳动和心血,最终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得到了学界专家“文笔流畅典雅”、“体现治乱兴衰”、“注重细节”的评价。他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得到过任何团体、企业的支持和资助,从来没有考虑过这部书的市场价值怎样,从来没有去谋划和计算过这部书能否给自己带来得失回报,只是为了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秀文化。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一名年轻业余社科工作者,不为名、不为利,不计得失,甘于寂寞,潜心作学问的崇高思想境界。
四、终成硕果、好评如潮
《光明日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浙江在线及绍兴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网民“藤原淳孝”评价:“十年辛苦,一朝成书,他以极大的勇气,做了当代专业史家不想做、不敢做、不愿意做的事。”北京读者苏斯民说:“吴海京是一位时代的英雄,值得国人学习。我虽然80岁了,但我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他的精神鼓舞我、推动我的学术探索和研究。” 吴海京本人也收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肯定和赞扬的来信来电。
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绍兴市、诸暨市主要领导都先后对吴海京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作了批示。光明日报社、绍兴市社科联于8月15日专门召开了《资治通鉴续纪》研讨会,邀请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参加学术研讨会,他们高度肯定了吴海京同志的这种治学精神。浙江人民出版社编审、古典文献专家寿勤泽说:“《资治通鉴续纪》是一部自成格局、富有时代特色的编年体史著。” 9月6日,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联合召开吴海京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省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对他的事迹和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吴海京同志是在非英雄的时代,做了一件英雄的事;在娱乐的时代,做了一件严肃的事;在功利的时代,做了一件非功利的事。像吴海京同志这样的民间历史爱好者,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省文化繁荣的好现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应该好好的学习和弘扬。”
吴海京同志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他这种安于淡泊、积极进取、甘坐冷板凳、潜心做学问的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是最美浙江人在社科界的杰出代表,是社科界的一面旗帜,是全省社科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点击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