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精神四韵——自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1-05浏览次数:14

 《浙江日报》:精神四韵——自尊  

    (一)自尊,是人的“精神之盐”、社会的“道德之碘”。
  人感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来自脊椎骨的触动,有的来自视觉冲击,有的来自听觉刺激,但最强烈的则是来自社会精神和道德领域的自尊所激发的力量。
  20多年时间,32个奖项,5000人次获奖。在浙江德清,有个“民间设奖、奖励模范”的现象。
  上个世纪90年代,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老百姓,通过设立民间奖项,奖励尊老爱幼、拥军爱国、重视科技、热爱环保等基层道德模范,在群众中挖掘、培育和树立各类先进典型。
  如今,德清县有了全国第一个展示道德人物的场馆——公民道德教育馆。在浙江,类似“百姓设奖奖百姓”近乎“草根”的做法和馆所还有很多。
  德泽人心。这种将优秀道德发扬光大、先进事迹广为传颂的载体,是群众对高尚道德的尊崇、对模范人物的尊重,也体现一个社会对美德的珍惜。这种珍惜就是自尊。
  (二)自尊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粘合剂。
  法国思想巨人帕斯卡尔说,人只是一棵芦苇,自然界最脆弱的,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作为人性中优良品质的“发酵粉”,自尊是人的灵魂的伟大杠杆,是精神富有的重要内容。
  拥有自尊的人,不因物质贫困而自弃,能在逆境中不向压力屈求,保持对信念的执着与坚守,形成强大精神动力。
  拥有自尊的人,不因物质富裕而堕落,能在顺境中呵护自己的信仰,形成健康价值取向。
  拥有自尊的人,不唯利是图、不唯命是从,能以高度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去创造价值,充分发挥内在的潜能,构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人无自尊无以自立,国无自尊无以立世。中华民族历来有着强大的民族自尊,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忠臣方孝孺不畏强权,名将戚继光勇抗倭寇,大儒刘宗周绝食殉国,都无不彰显着由民族自尊精神而来的民族气节。
  (三)一部浙江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不断重塑民族自尊的历史。
  一个民族的自尊,只有放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才能深刻理解它的重要意义。
  1840年,英国25艘风帆与蒸汽动力的舰队载着一万名步兵叩开了中国国门,开启了中国百年的屈辱史。
  浙江的丹山赤水,孕育了无数为民族自尊而坚贞不屈的气节之士;而无数壮士英杰的涌现,又使浙江增添了刚健正直的尊严。
  戊戌维新时期,浙江籍人士在“新学”的开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汪康年、章炳麟、陈虬、宋恕等人参与维新报刊的创办和撰述;孙诒让、黄绍箕、项申甫、徐树兰等开明士绅开启了浙江民间兴办新式学堂的风气;浙江巡抚廖寿丰、杭州知府林启、温处兵备道宗源瀚等政府官员则在浙江兴办新式学堂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根植于浙地浙人历史传统中的民族意识,以章太炎、蔡元培、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浙江革命志士创立光复会,使浙江成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在思想启蒙、舆论宣传、组织发动、社会动员、武装起义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争取中华民族尊严的一座里程碑。浙籍知识分子以其各具造诣的思想加入到这场思想革命的大合唱中,如鲁迅进化论价值取向、民族解放思想等,周作人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新村主义思想等,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平民主义思想等,都极大地丰富了展现了时代的精神诉求。许寿裳、何橘时、胡仁源、汤尔和、钱玄同等教育界的先锋,顺应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潮流,融入其中,参与创造,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捍卫中华民族尊严注入了新的血液。陈望道、沈玄庐、俞秀松、施存统、沈雁冰、邵力子和沈泽民等大批浙江籍先进知识分子,推出了《新俄国之研究》、《浙江新潮》、《钱江评论》、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等专著、刊物、译著,成为全国较早宣传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代表。
  6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国家的独立自主,让我们找回文明古国的尊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丢掉了“穷帽子”,浙江基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成为国内外“受人尊敬”的成员。
  当叶诗文、孙杨站在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奔腾着神圣的自豪感、自尊感。
  历史证明,自尊从来就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离不开国家主权、政治制度的呵护,离不开经济基础、综合国力的支撑,离不开全体人民、英雄儿女的激情创造。
  (四)人的自尊是具体的历史的。物质的富裕呼唤更高的精神尊严。
  人有两种居住方式。一种是“筑居”,居住的是人的身体;一种是“栖居”,居住的是人的精神。诗意的栖居之地、道德的精神家园,唯有尊者居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变富了。从1978年到2011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2元增加到309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65元增加到13071元。人们对自尊的关注由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更多的倾向于思想道德、社会平等、政治权利、文化教育等方面。
  可是就当人们变“富”的同时,道德上的责难或道德滑坡的言论却一度甚嚣尘上。“瘦肉精”、“上色面包”、“地沟油”、“孩子落水无人救”、“90后群殴七旬老人”,这些事件拷问着每个人的良知与社会的道德底线。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利益一旦离开尊严,就会使自己堕落。
  如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在物质层面做大做强的同时,需要在精神自尊层面做增量、做加法,实现物质的极大富裕和精神的极大富有的共同协调发展,成为扩大社会正能量的中坚力量。
  如今,一部分人基本实现小康,在奔向更加富裕的途中。他们的自尊不是饱食终日、空虚落寞,而是要正当地获得财富、理性地使用财富,更加关注生活质量,更加关照精神愉悦,更加关心价值、权益。
  如今,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生活相对贫困,在追求物质富裕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财富观,在财富面前不自卑,在精神面前有尊严,以精神的富有为物质的富裕提供更强的动力。
  (五)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尊严?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尊是人的较高层次需求。但自尊的阈值因人而异。
  一些人可能从别人对他的前呼后拥、奉承有加中得到自尊的满足,一些人可能会从对别人颐指气使、傲慢轻狂中得到至尊至贵的体验,也有一些人可能会从身下的名贵坐驾和身上的华服珠宝、名包名表上感觉到高人一等。
  事实上,自尊从来就不是养尊处优中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与自我炫耀。相反,有几样东西可以在精神上毁灭一个人:“没有责任感的享乐;不劳而获的财富;没有是非观念的知识;不道德的生意”。
  马克思说过,“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尊严的高尚性呼唤我们追求更饱满的意义、更丰盈的人生,把生命的砝码添加在价值天平上属于精神的那一端。
  尊人者人自尊之。尊严作为一种高于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的、独立而不可侵犯的身份和地位,并不意味着自尊只是一种绝对权利,相反,它需要在自尊和他尊的互动中,体现存在的价值。个体必须摈弃财富、地位、出身、权势、信仰、学识等差异,对每个人平等相待,与每个人和睦相处。
  尊严来自社会的赋予。人是一种社会性存在,只有在社会中,尊严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与意义。自尊意味着尊重社会,只有社会性尊严变成现实,个人的尊严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自尊和尊重是一种美德。“最美司机”吴斌在道德滑坡的轨迹中重重地踩了一脚刹车,他用生命诠释了人性最光辉的一面,诠释了生命的尊严,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颤抖。
  “人类的尊严只能实现于自由人之间”。自尊意味着崇尚法治。公民尊严需要法治来保障。没有法治,就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人的自由,自尊也就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只有自觉追求法治、共同建设法治社会,人的尊严才能成为普遍认同的最高价值和法律原则。
  (六)以人文关怀滋养心灵、涵养精神,让人民群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精神尊严坐标。在官本位的社会,权力决定尊严;在钱本位的社会,金钱控制尊严;在崇尚武力的社会,拳头维护尊严。只有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民才能真正得到精神的尊严。
  2010年4月,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群众体面劳动。同年,温家宝同志也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人文关怀是幸福的温泉、尊严的营养液。《易经》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关怀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培育人。通过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来滋养人的心灵、涵养人的精神,满足人的尊严需求、价值需求、品质需求,使人民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以人文关怀涵养精神尊严,不仅体现在文化设施、精神项目和社会活动等硬指标上,更体现在主体感受的软要素上。
  自豪感是“更有尊严”的前提。要以人文关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促进全民创业和充分就业,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发展的均衡性和普惠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发展自豪感。
  幸福感是“更有尊严”的基础。要以人文关怀滋润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归属感是“更有尊严”的核心。要以人文关怀展示浙江精神,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心灵归属感。
  认同感是“更有尊严”的延伸。要以人文关怀融贯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认同感。
 
              (转摘《浙江日报》2012年11月05日   作者:沈轩理)
 
 

 

 

点击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