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世博会与都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1-03浏览次数:223

2010年10月28-29日,“世博会与都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和上海市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主办。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与中国大陆的7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文化中国》执行主编张志业主持,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禹鹏、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金海、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长梁燕城、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分别致辞,对于会议的主题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于会议的研讨寄寓希望。会议收到论文38篇,与会者围绕世博效应与人文思考、世博会与都市发展、世博经验与都市媒体、世博机遇与民俗文化、世博会与多元文化、世博精神与都市文化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
 

  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城镇化对能耗的影响比经济增长更大,上海世博会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实验示范,呈现出和谐城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世博会生态园区运营目标为:呈现为减少排放、循环利用、就地集水、就地采能、就地取材、节地等模式。上海世博会园区成为未来可持续城市的实验场,设立协调区改造原有社区,减少1.4平方公里居民区搬迁;将近代产业记忆带给未来的上海;园区保护了38万平方米的建筑,包括厂房与住宅,在围栏区中保护了25万平方米的工业产房。上海世博会场馆 、设施的后续利用,呈现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前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市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认为: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过去那种征服自然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今天人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尊重传统、尊重人。上海世博会首次系统地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全面的审视,它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动员起来,共同来探讨人类发展的主题。因此,本届世博会是人类反思自身、展望未来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论坛。现代世博会呈现出三大转变:办展理念:从技术至上到尊重自然;办展方式:从重视技术到重视理念;办展动机:从拉动经济到增进交流。以前的世博会往往是突出一项发明或一个产品引领一个时代,所以都是少数发达国家唱主角,现代世博会是面向问题的,围绕一个主题各参展方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世博会展示的是文化,是价值观,所以每一个参展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展示亮点和话语权,所以现代世博会更为重视文化交流与知识共享。上海世博会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的中国,同时也让中国看到了一个多元的世界。这种文化交流和知识共享的世博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梁燕城主任认为,西方后现代极端自由主义文化 ,形成自我中心主义,引致城市精神文化与道德崩落。他指出:上海主办世界博览会,是全球各文化寻求互相尊重欣赏,和谐并存之事件,其精神可以化解文明冲突,创造感通和谐的文化。这将展开一个仁义感通的城市精神空间。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杨剑龙主任认为:上海正处于新的经济转型中,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强调以创新推动城市的转型,注重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强调不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注重多元文化的展示与演绎,上海世博会对于上海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将上海定位长三角服务经济中心城市,营造竞争和谐的创新氛围,建构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机制,构想提高上海市民文化素质举措,明确上海文化发展的定位,充分延续和放大世博会效应。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认为,世博会无疑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加速器和里程碑。按照上海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世界城市的目标正在日益接近;然而对于中华文明的当代发展而言,宜居城市、创意城市和低碳城市的建设,更显重要。上海要实现这些目标,还有许多严峻的挑战。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高级编辑张志业探究了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期间城市的浪漫主义问题,认为上海世博的成功举办,可以说是这两次重大活动让中国城市浪漫主义崛起。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张敏教授强调城市发展与文化多样性,认为上海世博会“美美与共”的文化追求,作为文化多元主义的实践,有助于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上海师范大学宣传部长何云峰教授认为,世博会对公共文化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它使得传统的公共文化概念、公共文化模式和公共文化管理都注入了新的认知元素。上海应该抓住世博会的契机,大力推动公共文化发展迈向新的台阶。会议组织境外与外地的学者参观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杨剑龙、梁燕城、张志业、程婉玲作为学者代表,被邀请参加了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和闭幕式。

点击查看原图